给结构单一的水煮箱加上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每年还能减少人工维修费1.8万元;给冷却塔加装一个可遥控电动阀门,防止回流,每天可节约用水3吨;用废弃模板制作模具限位装置,当模具推至限位装置时,可直接将模具定位,避免来回移动对孔,提升工作效率
这些工艺技术上的微改造、微创意,是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工业社区近十万名产业工人创新能量奔涌的一个缩影。从2015年“创意工夫”项目破冰至今,大港工业社区已汇聚3000多个职工创新“金点子”,为企业创造超亿元的效益。
在台晶(宁波)电子有限公司车间里,北仑区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柯智雄正演示着一台晶体蚀刻机优化改造设备,通过这项创新技术,公司实现了小型化产品的量产,在产能有效提升29.5%的同时,还为企业创造了32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这项创新成果在2024年北仑区总工会举办的职工技术创新创效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也是柯智雄在社区职工创意创效大赛上起步,经历技术迭代后的一次跨越。
“社区提供的不仅是展示平台,还有技术交流的资源枢纽,也让我们职工更有价值感和获得感。”柯智雄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全国第一个工业社区,大港工业社区内有企业546家,拥有产业工人近十万名。十年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工会联合会联手开展“创意工夫”服务项目,发动辖区内各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参与挖掘可操作、有效益、有创新的“金点子”,以小发明、小创造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整合多方资源,组建“创意工夫工作室”,由专业团队以项目合作形式为职工提供创新服务。目前,社区已发布展示各类创新改造案例3000多个,并推动创新改善理念和做法在园区企业间共享。
宁波卓新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卢艳梅介绍:“我们设置了基础奖励,对产生经济效益的提案再追加成效奖金。”自推行职工创新“提案改善”制度以来,这家生产网线、水晶头的中型企业收到职工提案3万余件,构成了企业创新的“活水源头”。
为进一步扩大创新的辐射效能,社区工会联合会等部门牵头组建的“智造联盟”打破了企业间的创新壁垒;通过组建智库专家团队,安排专家进驻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并组建了拥有400余名行业人才的智库;推出“共享师傅”项目,推动人才互通与技能共享,已促成26家企业达成“邻企合作”,激活园区发展内循环。
从一名普通的钳工到高级工,再到技师,沈信达用几年时间完成了职业三级跳。入职宁波爱贝丽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后,非科班出身的他通过社区新工人夜校系统培训,不仅考取了技能证书,还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启发,优化了婴儿推车座兜连接件模具,解决了产品表面因应力产生的色差问题。
“通过摸底职工需求,我们对课程内容、师资力量都进行了拓展升级。”社区工会联合会专职干事杨翠介绍。今年“新工人夜校2.0”涵盖新质课堂、精技课堂、美学课堂、安心课堂、初心课堂五大特色课堂,推出CAD制图、班组长管理、工业机器人等35个课程。2024年,新工人夜校培训职工超1万人次,近3年来超过2800名职工通过培训获得了中级工以上证书,助力产业工人向知识型、创新型转变。
来自青岛的“00后”史君艳,在社区工会联合会组织的服装制作技能赛场上,正专注地绘制服装样板。入行才3年的她,已在各级技能比赛上崭露头角,也成为公司承接品牌订单的骨干力量。
这种“以赛促培”的微竞赛,已成为大港职工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重要舞台。大港还通过“组团参赛”等方式广泛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大比武。去年,12人通过区级技能竞赛获得技师证书。
社区工会联合会的服务还延伸至细微之处,通过组建“法管家工作室”、开展“小候鸟六一计划”等暖心活动,让大批职工的获得感转化为创新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给结构单一的水煮箱加上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每年还能减少人工维修费1.8万元;给冷却塔加装一个可遥控电动阀门,防止回流,每天可节约用水3吨;用废弃模板制作模具限位装置,当模具推至限位装置时,可直接将模具定位,避免来回移动对孔,提升工作效率
这些工艺技术上的微改造、微创意,是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工业社区近十万名产业工人创新能量奔涌的一个缩影。从2015年“创意工夫”项目破冰至今,大港工业社区已汇聚3000多个职工创新“金点子”,为企业创造超亿元的效益。
在台晶(宁波)电子有限公司车间里,北仑区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柯智雄正演示着一台晶体蚀刻机优化改造设备,通过这项创新技术,公司实现了小型化产品的量产,在产能有效提升29.5%的同时,还为企业创造了32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这项创新成果在2024年北仑区总工会举办的职工技术创新创效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也是柯智雄在社区职工创意创效大赛上起步,经历技术迭代后的一次跨越。
“社区提供的不仅是展示平台,还有技术交流的资源枢纽,也让我们职工更有价值感和获得感。”柯智雄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全国第一个工业社区,大港工业社区内有企业546家,拥有产业工人近十kaiyun网页版 kaiyun入口万名。十年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工会联合会联手开展“创意工夫”服务项目,发动辖区内各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参与挖掘可操作、有效益、有创新的“金点子”,以小发明、小创造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整合多方资源,组建“创意工夫工作室”,由专业团队以项目合作形式为职工提供创新服务。目前,社区已发布展示各类创新改造案例3000多个,并推动创新改善理念和做法在园区企业间共享。
宁波卓新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卢艳梅介绍:“我们设置了基础奖励,对产生经济效益的提案再追加成效奖金。”自推行职工创新“提案改善”制度以来,这家生产网线、水晶头的中型企业收到职工提案3万余件,构成了企业创新的“活水源头”。
为进一步扩大创新的辐射效能,社区工会联合会等部门牵头组建的“智造联盟”打破了企业间的创新壁垒;通过组建智库专家团队,安排专家进驻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并组建了拥有400余名行业人才的智库;推出“共享师傅”项目,推动人才互通与技能共享,已促成26家企业达成“邻企合作”,激活园区发展内循环。
从一名普通的钳工到高级工,再到技师,沈信达用几年时间完成了职业三级跳。入职宁波爱贝丽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后,非科班出身的他通过社区新工人夜校系统培训,不仅考取了技能证书,还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启发,优化了婴儿推车座兜连接件模具,解决了产品表面因kaiyun网页版 kaiyun入口应力产生的色差问题。
“通过摸底职工需求,我们对课程内容、师资力量都进行了拓展升级。”社区工会联合会专职干事杨翠介绍。今年“新工人夜校2.0”涵盖新质课堂、精技课堂、美学课堂、安心课堂、初心课堂五大特色课堂,推出CAD制图、班组长管理、工业机器人等35个课程。2024年,新工人夜校培训职工超1万人次,近3年来超过2800名职工通过培训获得了中级工以上证书,助力产业工人向知识型、创新型转变。
来自青岛的“00后”史君艳,在社区工会联合会组织的服装制作技能赛场上,正专注地绘制服装样板。入行才3年的她,已在各级技能比赛上崭露头角,也成为公司承接品牌订单的骨干力量。
这种“以赛促培”的微竞赛,已成为大港职工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重要舞台。大港还通过“组团参赛”等方式广泛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大比武。去年,12人通过区级技能竞赛获得技师证书。
社区工会联合会的服务还延伸至细微之处,通过组建“法管家工作室”、开展“小候鸟六一计划”等暖心活动,让大批职工的获得感转化为创新力。
堪察加东岸远海8.8级地震引发海啸 预计对我国部分沿岸地区造成灾害性影响